盘点单准备及注意事项1、各部门应于一个月前提报盘点需求数量,包括盘点票据需求。行政部应提前两周采购备齐。G、已完成的半成品及成品应于盘点日前入仓完毕。奖惩1、盘点差错率:固定资产产错率为0。原材料差错率为0.5%。半成品和成品差错率为1%。附属性材料差错率超出2%以上者,罚款10元处理;差错率有3%以上者,罚款20元处理,差错率有4%以上者,罚款30元处理。

盘点管理规定
盘点管理制度是一种盘点作业管理流程,为及时发现管理漏洞,有效控制商品损耗,公司制定了盘点相关管理规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盘点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盘点管理规定如下
目的
1、查明各项物品、材料、固定资料的可用程度,以达到有效利用资产的目的。
2、核对现有存货、固定资产等与帐上记载数目是否一致,以把握公司资产的准确性。
3、为下期的采购计划、销售计划、生产计划提供依据。
4、最低存量与最高存量的把握。
5、不良品、呆滞品的发现。
6、确定各项资产的真实价值,以利成本的计算。
盘点范围
1、原材料。
2、半成品。
3、成品。
4、边角料、废品。
5、固定资产。
职责
1、盘点组员会:由总经理担任组长,各部门总监为成员,主导指挥盘点工作。
2、初盘:各部门上报盘点人员,由盘点组员会按2人1组进行编制。
3、复盘:由盘点组员会似定复盘人员名册,按2人1组进行编排,其中应有原初盘人员1人在内进行指引。
4、抽盘:由公司主管级成员2人1组进行编排,进行抽查,具体名册由盘点组员会拟定。
实施时间
1、每年进行两次,分别为6月底及12月底。
2、盘点之日全厂停工操作。
3、初盘定于盘点日的第一天,复盘定为盘点日的第二天,抽盘根据具体情况定于盘点日第二天或第三天。
盘点单准备及注意事项
1、各部门应于一个月前提报盘点需求数量,包括盘点票据需求。行政部应提前两周采购备齐。
2、各部门应召开准备会议,拟制盘点计划、盘点人员名册等。
3、按培训计划进行盘点培训。
4、各部门应于一周内陆续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工作,对盘点困难较大的部分可以提前一周预盘。
5、盘点票据区分为(最好用颜色区分):
A、原材料为白色。
B、半成品为蓝色。
C、成品为黄色。
D、废品为绿色
E、固定资产为红色。
6、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物料附属料:
A、盘点前一周通知各供应商盘点日停止送货,通知客户盘点日停止出货。
B、所有帐目应在盘点日前一天完成。
C、进货未入帐之物品存放入进货待处理区,不列入盘点。
D、呆滞废料应事前予以分开。
E、生产线在盘点前一周内现场物料全部整理落实到位。
F、生产线停工后,应进行清线工作,即生产线上不允许残留在制品,然后理行整理整顿工作。
G、已完成的半成品及成品应于盘点日前入仓完毕。
7、固定资产:
A、各固定资产应于盘点前一天由使用人员擦拭清洁,并将盘点票据附挂其上。
B、帐外资产或闲置设备均应于盘点票上注明。
C、已报废之固定资产应于一周内整理至指定区域。
盘点实施
1、材料盘点分类进行。
2、发外加工材料储运部会同综合服务部前往发外加工单位,或委托外加工单位清点实际数量。
3、盘点时应将盘点票据填写好,根据票据要求填写清楚。
4、盘点票不得更改涂写,更改需用红笔在更改处签名。
5、初盘完成后,将初盘数量记录于盘点表上,将盘点表转交给复盘人员。
6、复盘时由初盘人员带复盘人员到盘点地点,复盘人员不应受到初盘之影响。
7、复盘与初盘有差异者,应与初盘人员一起寻找差异原因,确认后记录于盘点表上。
8、抽盘时可根据盘点表随机抽盘,随地抽盘,可以根据材料的比例分5:3:2进行抽盘。
盘点后工作
1、帐目:
A、盘点抽查,均未发现问题后,将抽盘数量记录于盘点表上,与帐目核对。
B、差错率:
固定资产产错率为0。
原材料差错率为0.5%。
半成品和成品差错率为1%。
附属性物料差错率为2%。
C、复盘与初盘在差错规定以上者,均需再盘点一次,经初盘、复盘人员共同确认后,再经抽盘组人员核实后予以记录。
D、盘点后储运部需做好《盘点盈亏表》交财务部门。
2、问题及分析:
A、检查呆料比重是否过高,并设法降低。
B、检查存货周转率高低,存料金额是否过大,当造成财务负担过大时,宜设法降低存量。
C、物料供应不继率是否过大,过大时应设法强化物料计划与库存管理以及采购的配合。
D、仓储、物料存放地点是否影响到物料管理绩效,若有影响,应设法改进。
E、物料盘点工作完成以后,所发生的差额、错误、变质、呆滞、盈亏、损耗等结果,应分别予以处理,并分析原因,提出纠正预防措施,防止以后再发生。
奖惩
1、盘点差错率:
固定资产产错率为0。
原材料差错率为0.5%。
半成品和成品差错率为1%。
附属性物料差错率为2%。
2、奖励:
所有盘点差错率在规定以下者,每人奖励30元。
所有盘点无任何差错者,每人奖励50元。
2、处罚:
原材料差错率超出0.5%以上者,罚款10元处理;差错率有1 %以上者,罚款20元处理,差错率有2%以上者,罚款30元处理。
半成品、成品差错率超出1%以上者,罚款10元处理;差错率有2 %以上者,罚款20元处理,差错率有3%以上者,罚款30元处理。
附属性材料差错率超出2%以上者,罚款10元处理;差错率有3 %以上者,罚款20元处理,差错率有4%以上者,罚款30元处理。
生产部门和仓库等部门物料日清日结流程
很多生产之制造企业,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每天生产部门领的部物料不能完全使用,转化为半成品及产成品 但是为了准确的核算统计生产成本的核算,不得不把物料在每天结束工作的最后时候退回仓库等物料部门,这样不仅会导致数据不准确,而切还会增加很多工作量
这里有个小建议,就生成子仓库;即允许生产部门有物料库存存在 其他的流程和统计方式不变,包括生产部门的物料领用 仓库部门开出库单据都不变
具体的流程每个企业都有一定差异这里就不集体陈述了 知识简单的介绍下大概的流程和方法 现在只从生产部门领取物料后开始:
生产部门根据客户订单或者销售计划 制定每日生产计划
根据当日生产计划领取,原材料、辅料等物料(*假设前提:生产部门没有任何物料结存)
生产部门在领用(为了避免生产途中领用可以适量的多领用一些物料)物料后进行生产
完成每日生产计划后或者下班的时候(若果是倒班的话,可以根据工作日为依据 划分产值和成本) 把结余的物料进行盘点 生成生产车间的库存 在根据起初领取的物料和前一日结余的物料 即可核算出 当日生产成本
做统计报表: 仓库报表只需要按照实际生产部门领用的物料结算并制定报表上传单据即可 生产部门或者车间制定报表时候可以分:
前一日结余或库存***** 今日领用********* 今日结余********今日共使用*******
这样做起来可能开始的时候财务要有些麻烦,但是就是个适应习惯过程 如果有辅助工具如:
生产制造资源核算软件 就很容易做到了
公司的物资如何盘点?
一、明确盘点的目的
1)杜绝错帐 呆账
2)对公司的物资 仓储情况有个总体上的掌握
二、盘点工作的步骤:
1)由经营部门提供账上的库存总量
2)派专人根据经营部门提供的库存总量,到仓库去核对。(如虚要,可设立监督人员)
3)核对清楚后,核对人和仓库管理人员需要签字交到经营部门核对 对有出入的项目检查入货单和销售单
3)经营部门整理完后签字交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检查销售货物钱是否已经入账
4)交老板
总结:任何一个单位 部门 盘点工作主要是看老板想想做 想想查清楚 其他都不重要
物料如何盘点?
存货审计:
存货作为企业生产制造及销售过程中关键的基础物料,在企业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不仅占用的资金大,而且品种繁多,与其他类型的资产相比,存货具有下列特点:(1)流动性强、周转快;(2)存在形式经常发生变化,但总会以某种形式存在,人们可通过盘点和计量确认其数量;(3)存货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某些存货还会随着工艺过程的深入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在会计核算上,存货对应的会计账项很多,存货项目的真实性与正确性,直接影响到其他会计账项。因此存货审计的技术及技巧要求很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同时还要具有敏锐的专业判断和对异常现象的感知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下面列举存货审计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存货采购环节中的异常现象
1.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挂账,实质上已经消耗及价值形态已转化为成本费用的存货。对于此类现象,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为生产何种产品的预付账款、该种生产产品的生产期及时效性、预付账款的理由及合同等付款的依据文件及预付账款的账龄等多方面情况进行分析,判定其是否实质货到或消耗已转为成本费用。如:某IT企业账上1999年12月31日“预付账款—**电子公司”是400000元,账龄1年以内(注:账龄以最后一笔业务划分),经函证对方未回函。经查,采购合同采购项目为:AA电子计算机、配套软件及相关零部件等,先款80%发货,尾款20%无质量问题后付款,合同签定日期为1999年3月8日。IT企业付款的日期为1999年3月12日320000元,1999年12月28日80,000元。经询问实为生产成本——MX系统工程定货。MX系统工程已完工90%,且MX系统工程的工期为1999年9月1日至2000年1月30日(4个月工期),IT企业已按完工进度确认收入,根据“生产成本——MX系统工程”确认了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根据以上资料分析,IT企业的生产工期具有时效性和物料领用的特殊性,根据付款记录与采购合同付款条例可知该定货已到生产现场并领用消耗,同时根据MX系统工程合同的工期可怀疑该预付账款挂账的合理性,以上疑点经最后取证证实为虚挂预付账款,人为调剂利润400,000×90%=320,000元。
2.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挂账,实质上已经消耗及价值形态已转化为成本费用的存货。对于此类现象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企业生产产品的种类、消耗原材料的品种及生产周期和时效性、其他应收款挂账理由及发生额的变动次数及频繁程度、其他应收款的账龄、其他应收款挂账采购的物料与产品的联系等方面分析是否存有异常,判定其是否实质货到或消耗已转为成本费用。如:G集团冷轧厂1999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款——供应科——张明”600,000元,账龄1-2年。经办人员及相关负责人解释为“借备用金采购AA型大轧辊2根备用,货未到,票未到”。经了解,G集团冷轧厂生产的品种镀锌板、镀锌卷等,都需消耗AA型大轧辊;到生产车间了解,轧机上的AA型大轧辊在1999年已换了3次,并且换用的旧轧辊在仓库。同时根据生产工艺AA型大轧辊为生产板卷的大型易耗材,使用周期为3个月,同时查明1998年12月31日AA型大轧辊库存为1根,同时其他应收款的付款期为1-2年且在1999年未见发生额变动等上述资料及疑点,企业最后确认票到2根AA型大轧辊已耗用,由于达不到上级的利润指标故未转账,这样造成1999年虚增利润600,000×2/3=400,000元;虚挂债权而未列在存货科目。
3.通过材料采购(在途材料)科目挂账,实质上已经消耗及价值形态已转化为成本费用的存货。对于此类现象,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企业生产的产品的种类、耗用原材料的品种、耗用周期及频率、材料采购(在途材料)挂账理由及发生额的变动次数及频繁程度、材料采购(在途材料)挂账采购的物料品种与产品的关系等方面分析是否存有异常,判定其是否实质货到或消耗已转为成本费用。如T农用机械厂1999年12月31日“材料采购(在途材料)”1,200,000元,经分析归类在途材料1997年12月31日采购额(未到货部分)为500,000元(其中采购A料300,000元,B料200,000元),1998年采购额(未到货部分)700,000元(其中采购A料200,000元,B料200,000元,其他材料300,000元);经了解A料的消耗周期为11个月,B料的消耗周期为14个月;A料用于生产AA型农用机、B料用于生产AB型农用机,且该两种机型1999年度畅销,预计2000年仍会畅销;经了解两种机型1999年的产量相对1998年大幅度增长,曾出现过材料供应紧张的情况,根据上述资料我们要求企业作出合理的解释,最后企业确认A料已用400,000元,相对应销售的AA型农机中应耗料250,000元;B料已用180,000元,相对应销售的AB型农机中应耗料180,000元,这样T农用机械厂1999年少转成本虚增利润430,000元。
生产领用及费用归集中的
异常现象
1.材料领用的用途随意,归集材料费用时在畅销、销售一般及滞销的产品之间进行人为分配,并通过递延确认结转营业成本从而达到调剂利润的目的。对于此类现象,应收集企业生产产品的原料构成及配比消耗情况的定额、企业同类品种前几期的材料消耗对比情况、企业前几期及近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及技术改造等对生产产品单耗的影响、企业产销情况的资料、利用金属平衡图的原理抽样测试的畅销、销售一般及滞销产品的材料消耗、行业内同种产品的消耗定额资料等互相印证、分析疑点及异常。对于异常情况,要求企业提供足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其材料领用及归集材料费用的合理性及真实性,若不能提供则应提出保留或测算其对当年净利润的影响额。
2.人工费用的归集及分配在畅销、销售一般及滞销的产品及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人为分配,通过递延确认结转营业成本从而达到调剂利润的目的。对于此类现象,应收集企业产品的工时定额或经验耗费数据、生产产品的车间及厂矿的生产统计报表或车间的考勤记录、车间的产品耗用及开工记录的日或台班记录、车间核算员的核算资料、人力资源部关于厂矿人员分布、工种、职位及薪酬的原始记录等资料与财务归集分配的人工费用及畅销、销售一般及滞销的产品所含的人工费用相互印证及分析复核,以辨别是否存有人为调剂利润的情况。
3.辅助材料已领用消耗而未相应结转费用,以达到调剂当年利润的目的。对于此类情况,应加强实物盘点,具体分析盘亏及盘盈的原因、收集当年的产值及产量统计报表和生产产品材料的正常消耗数据比较分析是否存有异常,同时根据机器设备的全年或某时段的工作记录推算其生产产品及需耗用材料的数据与企业的财务统计数据比较分析,确定是否存有耗料而未进成本以虚增利润的情况。
4.在财务做账时直接调剂产品的单位成本,达到调剂利润的目的。对于此类情况,应关注账上生产成本的借方红字或贷方没有结转到产成品的项目、生产成本(在产品)在工序之间与产量(产值)记录是否配比,分析是否故意提高在产品的成本而调剂产成品的成本达到调剂利润的目的。如G金属制品厂1999年11月“生产成本——A“借方-1,235,000元,经查发现其凭证记录为”调整成本差错借:生产成本——A-1,235,000元 贷:生产成本——B-1,235,000元”。经了解,A产品畅销,B产品销售一般。经分析企业提供的调账的成本构成的明细资料及物耗品种的详细资料,发现材料物资实为A的消耗。同时,盘点A与B的消耗物资,与企业提供的调账明细资料核对发现,其在畅销产品及销售一般产品之间调剂成本从而调剂利润1,235,000元。
产品销售及发出环节的
异常情况
1.人为调节结转产品到主营业务成本的数量,从而达到少转成本、调剂利润的目的。如H钛白粉厂1999年“主营业务收入—甲钛”12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甲钛”90万元。毛利率为25%,与行业毛利率23%差异不大。但经查,销售甲钛数量为450吨,而企业结转成本的数量为400吨,少转成本数量50吨从而调剂利润11.25万元。因此收入与成本的配比不仅要重视金额的配比而且要关注成本结转数量是否配比;同时注意加强异常产成品项目的盘点及收集销售、生产、入库、出库等相关原始资料及统计报表相互印证以分析是否存在异常现象。
2.人为改变产成品年度发出的某期间或某笔业务的计价方法,而在年中或年末通过利用计价方法达到少转或多转成本从而调剂利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