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间结算设备(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第三章 结算数据采集及费用计算)
什么是网间结算
网间结算是指不同网络之间的交易结算过程。
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网间结算主要发生在不同的网络或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服务访问等交互场景中。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不同网络之间的互操作性变得尤为重要。当两个或多个网络进行交互时,往往涉及到数据的传输、服务的共享等,这时就会产生一定的费用或交易。网间结算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确这些交易的费用和分配问题。
具体来说,网间结算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费用计算:根据不同的网络协议和服务类型,系统会按照一定的标准计算交易的费用。这些标准可能包括数据传输量、服务使用时长、交易次数等。
2. 结算方式:网间结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在线支付、转账、信用结算等。具体的结算方式取决于网络之间的协议和合作方式。
3. 数据处理:在网间结算过程中,还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包括交易记录、费用明细等。这些数据需要被妥善保存,以便后续的审计和核对。
网间结算在互联网时代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不同网络之间的交互越来越频繁,网间结算的需求也随之增长。有效的网间结算机制可以保证网络之间的公平交易,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总之,网间结算是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交易结算的过程,涉及费用计算、结算方式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它是保证网络之间公平交易、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
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第三章 结算数据采集及费用计算
互联网交换中心的结算过程遵循月度制度,结算周期从每月的第一天零时开始,直至最后一天的24小时结束,这个过程在第七条中详细规定。
数据采集起始于第八条,关键点在于直接与交换中心交换机相连的互联单位的路由器。这些单位需确保提供必要的条件以便于数据采集的进行。
第九条涉及具体的费用计算方法。对于网络A(收费方)和网络B(付费方),交换中心每五分钟采集一次A到B和B到A的数据通信速率。然后,去除两组数据中的5%最高值,取剩余速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算速率。再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计算出结算费用的金额。
结算结果的汇总工作由各交换中心执行,北京交换中心在每月的第七个工作日前,将上个月的结算费用金额和结算速率等原始数据发送给所有互联单位,这是第十条的说明。
最后,互联单位根据从交换中心获取的结算费用金额进行内部的结算,这是整个结算流程的最后一个步骤,第十一条对此进行了阐述。
扩展资料
为促进互联网骨干网的网间互联和公平竞争,保障网间结算的实施,维护各互联单位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通过信息产业部指定的互联网交换中心(以下简称交换中心)进行互联的互联网骨干网之间的结算。
现在常用的网络设备有哪些
网络互联设备:集线器(物理层) 网桥 (数据链路层) 交换机(数据链路层) 路由器(网络层) 网关 (高层)。交换机(Switch)是工作在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的一种设备,它根据MAC地址对数据帧进行转发。
集线器(HUB)是一种工作在物理层的设备,它并不提供数据交换的功能。它相当于一根线缆,把各个网络节点连接起来,而交换机却能够为任意两个网络节点之间提供一条数据通道,防止了冲突的产生,能够满足目前用户对数据高速交换的需求。
网桥同路由器是不同的二种设备。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将两个LAN连起来,根据MAC地址来转发帧,可以看作一个"低层的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根据网络地址如IP地址进行转发)。网桥并不了解其转发帧中高层协议的信息,这使它可以同时以同种凡是处理IP、IPX等协议,它还提供了将无路由协议的网络(如NetBEUI)分段的功能。
网桥(Bridge)也称桥接器,是连接两个局域网的存储转发设备,用它可以完成具有相同或相似体系结构网络系统的连接。一般情况下,被连接的网络系统都具有相同的逻辑链路控制规程(LLC),但媒体访问控制协议(MAC)可以不同。 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连接设备,准确他说它工作在MAC子层上。网桥在两个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DDL)间接帧传送信息,在OSI/RM中的位置如:网桥是为各种局域网存储转发数据而设计的,它对末端节点用户是透明的,末端节点在其报文通过网桥时,并不知道网桥的存在。网桥可以将相同或不相同的局域网连在一起,组成一个扩展的局域网络。
路由器router处理网络层的数据,因此它们更容易互连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如令牌环网段和以太网段。网桥通常比路由器难控制。象IP等协议有复杂的路由协议,使网管易于管理路由;IP等协议还提供了较多的网络如何分段的信息(即使其地址也提供了此类信息)。而网桥则只用MAC地址和物理拓扑进行工作。因此网桥一般适于小型较简单的网络。
路由器同网桥相比:路由器具有更强网络互联能力,可用于异种网络互联与多个子网互联,并且路由器具有广播包抑制和子网隔离的功能。 路由器有较高的网络适应性,性价比高,现在广泛应用于局域网间,局域网与广域网的连接上,如:园区网接入Internet。 缺点 ·它不支持非路由协议..执行多种协议TCP/IP,IPX/SPX及X.25
1. 第二层交换(L2交换):如网桥(Bridge)和传统交换机(Switch)工作是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属于第二层交换设备。它们的功能受到层次的限制,如它们没有网络控制功能和路由功能,但它们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数据传输快(依赖硬件)。
2. 第三层(L3):它的主要设备有路由器(Router),由于路由器工作在第三层,路由器在网络连接能力、路径选择,网络管理和控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IP网络的发展,路由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路由器的数据转发能力差(拆/打包,软件工作方式)和复杂性始终是网络发展的瓶颈。 这就造成了必须使用路由器但网络传输带宽无法提高的问题。
解决方案:网络路由器--------ATM网络上路由器-------L3/L4交换技术(交换路由器)。尽可能交换,必要时路由。
3. 第三层交换(L3交换):在L2基础上发展起来了L3交换技术,即在低端的L2交换机上增加网络层的路由功能实现(既可提高带宽又有路由技术);或在原路由器结构上通过增加交换功能来实现。L3交换机又叫交换路由器,具有一定的网络控制和路由功能。
LAN系统中典型的L3交换技术有3Com的FastIP和Cisco的NetFlow。它们分别是基于边缘多层混合模型和核心模型。
Cisco 的NetFlow交换,是原来路由器的基础上软件升级(路由器必须支持升级),使路由器的转发数据的性能有所提高的一种技术。